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诗歌是一种对日常生活的篡写
——朱燕诗歌导读

张作梗

生活不易改变,但诗歌可以对之加以改变。在这儿,诗歌扮演了一个“改革者”的主要角色。也就是说,藉由自身(从上帝那儿)获有的超越“俗世生活”的特权,它能在词语中重造一个迥异于现实的“现实”。——诗人是它的代言人,更是它的实践者。

尽管朱燕的诗不同程度地沾有着“现实”隐匿的影子,但她诗歌的大部分旨归都是对“日常生活”的篡写和僭越。换一种说法,她的心绪是日常的,但她所经营的词语却常常越过这种“日常”本身,将诗歌带到另一个方向或另外一个地方。这就使她完成的文本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对峙之力:一方面,意象在现实的礁石中潜行有如寻找,另外一方面,诗句仿佛受到礁石内部黑暗的惊吓而变得异常敏锐,常常表现为一种“腾飞”(而走)的警惕。这种张力用她在一首《绿箩》之诗里的表述或许更为恰当——“我无物可攀/像绿萝悬空时的状态/生长的枝条/向下延伸”——尽管在这儿,“枝条”表现为一种无奈的“向下”(延伸)姿势,但对于其无依无靠的生存状态来说,我更愿意将之看作是一种“向上”飞翔的图腾。

帕特里斯说,“在向上飞起时,诗人们找到了他们的基础。”正是诗歌中无处不在的某种腾飞的“欲望”和气质,使朱燕从早期传统的“现实主义”诗写中成功脱身出来。——尽管“诗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企图,而是使现实更具有力量,”(布罗茨基),但“要看见正在眼前的事物是多么难啊!”(维特根斯坦)——尤其是身陷于那种表象的传统“现实主义”语境中,要发现被其遮蔽的诗人“天性”就更加难上加难了。朱燕的蜕变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过程中充满了艰难。首先,她几乎根绝了那种“触景”后表象的“生情”写作,转而将“物景”纳入审美的“酒槽”,经由“经验”的发酵,再酿造出甘醇的诗行;第二,她纠正了“单眼”看世界的视角——亦即告别了那种机械的“线性”审美思维,而是以多维的眼光来关照这个世界,从而在书写中改变了她的诗歌的生长方式和生长空间;第三,通过大量日积累月的阅读,更新/刷新了她的写作视野和言说方式,使她不独知道“要改变语言,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沃尔科特),还知道了“诗歌语言是对普通语言的系统歪曲”(雅各布森)和“诗歌存在于测绘图之中”(威尔福莱德•欧文)。

这种转变对于一个已写作经年的诗人来说是颠覆性的,几乎具有革命的意味。朱燕经受住了这种近乎煎熬的考验,而且,她写作的面相和走势变得愈来愈浑厚和有力。她的近作《睡眠》开头几句就显露出一种非凡的艺术表现之力,“说到底,我要感谢它/这个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的家伙。/它有时会对我很友好/让我走进它深藏秘密的宝塔/在幽深的秘境探索”;——这种知性、沉稳而又富有洞见的书写,不仅显现出一个诗人成熟的魅力,更昭示其诗写能力的整体上升和突变。

事实上,朱燕现在的写作变得更加自信和开阔。她在处理一些个我经验方面尤其具有自己独特的“诗写方式”和架构方法——“小我”与“大我”的拼接和联通藉由此得到更为充分的显证,那种隔离读者的“生分”在朱燕这儿不在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深沉的共鸣。她在一首小令般的短诗中如此叙写一个人的《晚餐》:“倒一杯酒,就一袋炒花生/我慢慢剥,等你回来/想到愉快的事情/我就吃下一粒//想到与你争辩的过往/我就喝一口酒//我吃一粒,喝一口/吃一粒喝一口/这个晚餐/简直是在饕餮/想一想,整个人生/也醉了”;——这岂是一顿简单、随意的晚餐?细品个中滋味,一种看似无意的“洒脱”被某种深沉的“情感”笼罩,突然而至的“思念”跃出诗行,令人感同身受。朱燕的许多诗歌就这样破茧而出,飞成一只倒立在荷叶上的蜻蜓(见朱燕《蜻蜓倒立在荷叶上》),飞成一棵《红叶槭》(见朱燕同名诗)。

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无论是欢乐、幸福,还是悲痛、不幸和苦涩,当我们以一颗感恩、豁达之心全部接纳入怀的时候,它们就会化为智性的能量,滋养并壮大我们的灵魂。——这种情况,对于诗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诗歌是一种高于诗人的东西。”(乔治•桑)现在,朱燕的写作正处于一个蓬勃的上升时期,她的作品已然杂花生树。她天性的敏感正日益匹配上她那些隐秘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可谓相得益彰。她正在矫正那些被生活折射变形的“现实”,以期在词语的引领下,用诗歌再建一个可以容纳灵魂的居所。她明晓,“一个诗人,如果他不是现实主义者就会毁灭。可是,一个诗人如果仅仅是个现实主义者也会毁灭。”(巴勃罗•聂鲁达)

                           2020-7-22 扬州

附:
红叶槭

朱燕

去年春天,有人在红叶槭树下题过字
“霜叶红于二月花”

他把秋天的事物和喟叹
提前附着这个季节
让我有些惶惑,甚至想象
自己身着红衣
在春天会遇到怎样的霜雪
想到,我这个病体

怎么发作,怎么和人间的暗疾
不谋而合。满眼都是花

我是花外之物
一到春天,就要逃窜
从一条幽静的小道穿过时
命运,就会安排巨大的红叶槭作为背景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好诗好评,学习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藉由自身(从上帝那儿)获有的超越“俗世生活”的特权,它能在词语中重造一个迥异于现实的“现实”。——诗人是它的代言人,更是它的实践者。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发表于 2022-10-25 08:08
藉由自身(从上帝那儿)获有的超越“俗世生活”的特权,它能在词语中重造一个迥异于现实的“现实”。——诗 ...

首先,她几乎根绝了那种“触景”后表象的“生情”写作,转而将“物景”纳入审美的“酒槽”,经由“经验”的发酵,再酿造出甘醇的诗行;第二,她纠正了“单眼”看世界的视角——亦即告别了那种机械的“线性”审美思维,而是以多维的眼光来关照这个世界,从而在书写中改变了她的诗歌的生长方式和生长空间;第三,通过大量日积累月的阅读,更新/刷新了她的写作视野和言说方式,使她不独知道“要改变语言,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沃尔科特),还知道了“诗歌语言是对普通语言的系统歪曲”(雅各布森)和“诗歌存在于测绘图之中”(威尔福莱德•欧文)。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