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子湖诗社精选诗《眼睛》点评
眼晴
文/陈继生
望着偶尔出现的星星,
总会想起那一双眼睛。
山溪般清澈见底的清泉,
闪着秋波、泛着涟漪。
青春远在闭塞的山乡,
难以寻找迷失的途经。
那双眼睛就像一轮明月,
把行进的目标和方向辨明。
郁闷与烦躁相伴纠缠,
容易折断脆弱的神经。
那双眼睛就像一缕清风,
朗朗笑声将雾霾一扫而尽。
那一湾清泉潺潺流淌,
经不住狂风暴雨的侵袭。
浑浊的洪水波浪翻滚,
冲击着被迫改道崎岖而行。
然而我却痛楚的失去了,
失去了明镜般的眼睛。
只有在仰望天空时遐想,
是不是有一颗闪亮的星星。
只有在梦境里相遇,
这双眼睛还那么清澈明净。
陈虚炎浅评:记得我也写过类似的诗,或者仅仅只是类似诗文中一句,所以看到此诗,格外亲切。初读此诗的读者,容易将诗歌中“眼睛”当作情人或某个生命中重要人物的借代,不细看的话,倒真会以为是首情诗。然而并不是,这只是诗人青少年时代的青春,以及心灵之象征。譬如“那双眼睛就像一轮明月,把行进的目标和方向辨明”即可作为线索而理解。诗人的“青春远在闭塞的山乡”,对此他是有所遗憾的,所以才有了以下“难以寻找迷失的途经”的感慨。只是这处,细细分辨,似有逻辑问题:“迷失的途径”,既已迷失,当然是难以寻找的,然而诗人确切是想要寻找那迷失的道路,而不是逃脱迷失之路?抑或,迷失的不是道路,而是青春?我想依据前后文的关联,直白去理解的话,诗人应是想要从闭塞的山村寻找一条出路,脱离困境。与其说“迷失的途径”,不如说,山村本身就是个迷宫,缺乏信息,知识和手段,任凭一个缺乏资历的青年如何挣扎,都是难以逃离的。所以,如果诗人单纯只是出生于贫穷落后的山村,这样的表达是会造成歧义的。但如果是指山上下乡的话,“难以寻找迷失的途经”就有可能其深意,因为“迷失的路途”不仅指道路,更引申指因政治气候而被迫所经历的,以及曲折的内心矛盾斗争——是去或留,又何去何从?也许,第三段诗人所表达之痛苦,正是那双“眼睛”所不可承受的:一个正直,善良,单纯的青年(眼睛之借代),如何抵御洪水猛兽般的政治大潮,“冲击着被迫改道崎岖而行”是当然之命运。如明镜般的眼睛就这样遗失了,而诗人当然清楚,这“眼睛”的价值,留给他的唯有痛苦的回忆。或许,只有在仰望天空遐想时,在梦中,他还能看见那颗星星,想起曾经所拥有的澈如清泉,洁如明镜般的眼睛吧。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