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诗报第六创作室精选诗《暖》点评


24.暖
文/幽静无花果(陕西)

童年美好的回忆
暖是妈妈温柔的怀抱
还有爸爸宽阔的肩膀
求学求知的校园时光
暖是同学之间的友爱
还有老师的谆谆教诲
到了花一样的年龄
暖是恋人如痴如醉的情话
我们已婚生子的时候
暖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欢乐

暖是心灵深处的感知
暖是冬日午后的阳光
暖是茫茫大漠里的绿洲
暖是哺育婴儿甘甜的乳汁
暖是迷途羔羊回群的欢喜
暖是辽阔天际的沧海一粟

人生经历太多暖的
拥抱
而我现在唯一的暖
是父母安康无恙的活着
希望他们逸享晚年
让我把亘古不变的暖
回报给挚爱的父母
回报给美好的人间


陈虚炎浅评:不得不承认,除了“暖”是个正能量的题材外,对于诗技言,只是使用了最简单的三明治式的“平行定义”结构,所以有时我也戏称这类诗是“三明治诗歌”。如果教育孩子学写诗,我首先会以这类技巧作为初萌教学。尽管如此,我个人也写过许多这类诗歌,有时情感来了,形式已不重要,一重重波浪荡涤内心,这种定义结构就自然而然脱笔而出,甚至不需要思考。当然,我指的思考是对诗歌复杂结构变化的考量,对于“定义”之内容倒也需庞杂而繁琐的想象,而且还要注意其中合理性的存在。“暖”在这首诗中,意像被定义所取代,或者说,意像是作为对定义的理解而存在的。比如“暖是妈妈温柔的怀抱”,对这个图像的具体感受仍需还原为名曰“亲情”之定义,或者说,妈妈的怀抱,取代了所有的亲情,这是特殊向共性的转化,是逆向归纳思维。同理,“暖”还是友情和爱情。第一段是诗人对暖之三亲情定义的汇总,是总定义,可概纳之,暖生于情,或着暖即是情。第二段是暖的细碎定义(即对暖的细碎理解),第三段,是诗人切身的感受,即诗人目前唯一的暖是什么,以及她的美好愿望。可以说,先前的暖之定义,都是为第三段做铺垫和热场,是为了加深读者对暖的理解,和唤醒对暖的觉悟(所以先提供自我主观)。如此一来,读者才能更深入到第三段的情境中,这才是诗人真正要表达的(还是回归到亲情,生命相伴的渴望,远离死亡)。如果我不是那么严苛的人,我会接受并满意这样的结构,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说一句:好的诗人可以是发现家,也可以是发明家,而两者,都要求诗人具有独到之眼光和感受力。说几句题外话(与此诗无关),朴素和单纯是有差别,也是有差距的,一则是指文字和表达的属性,另一则是指诗意和视角捕捉。我们会说“路灯把天空烫了一个窟窿”有新意,“路灯是天空的第二个太阳”是朴素的,而“路灯给人们提供温暖和光亮”却只能说是俗见,为何?如果诗歌创作只用到寻常人都能感受和捕捉的所谓“大众情感”,那还需要诗人干嘛?读者可以反驳,诗人也是普通人啊,诗人也可以表达寻常之情感啊?错了,应该这么说,诗人是普通人,但在创作时,诗人就不是了。诗人不能以普通人为借口,而将情感表达之“单纯”与还朴归真相混同;更不能把不善于发现,作为取代“朴素”的美德,这两者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就如同懦弱者说自己不欺负弱小,这是自欺欺人的。真爱是我们更古不变歌咏的话题(当然亲情也是一类),只是无论生离还是死别,诗人应有不同与寻常人的视角。这点很重要。要知道五千了啊,爱情诗(包括亲情)被人写了不下万万篇了吧,为何我只能记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美好只是看着是美,想来是好,那么所有歌咏美好的诗作都将是“前人的遗作”的延续或翻版。新意的寻求为何那么重要?因为时代的需求,因为诗人内心对自我的要求,因为我不可能去指谪“和美的祝福”有什么不好或错误,那太反人性了,但其本身,确是与诗歌的创新精神有违拗的。的确,人之情感是相似的,经历也多为雷同,我不敢说,诗人一定能找出前人没写过的“经验”,这倒真是苛求了。但我相信,世界上的万物彼此联系,之所以成就了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而诗人运用逻辑和感悟,去发现这种联系,从而成为诗人。诗人不也是一类科学家吗?他们不懈探索着自然,宇宙,人性,情感之间的种种联系,即便微不足道,但是他们总算建立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用诗的形式,去探索和发现美的逻辑与真谛。好的诗人一定能挖掘到自我独属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东西。

2019.2.3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坐沙发,浮上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者余磊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1-28 21:50:03
赏读!祝浙江频道写诗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好诗佳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林杰荣 版主 2022-11-21 14:37:53
赏读老师佳作,语言直白,情感丰富,学习品读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