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声音,怕这怕那,以为某股潮流诞生,便是鼓舞,应当追逐;或者某股潮流退逝,诗坛便要毁灭,走向万劫不复。其实都是危言耸听,庸人自扰,现代诗之潮流自有其觉察和选择,我们这些“无为的诗人”只需做好份内事,专心创作便是了。
一门艺术,从诞生到发展,经历的岁月长了,很容易产生一种进化,那就是百家之揉杂。其实,说到底,纯化的历史本也不多,也不会漫长。而且,我预估艺术这东西,和科技也差不多,越往后,越日新月异,越花样迭出。比如绘画,各种传统绘画技巧的高度发展,以及新技巧的开发“殆尽”,使得中西结合,流派组合和揉杂,以及各种相邻艺术门类的借鉴,令其呈现所谓现代或后现代特征。
现代派诗歌走得路也非常之长,经历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写实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心理分析主义,颓废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再加之各种主义间的细类流派和风格,可以说,几乎已将诗歌可能的创作风格都覆盖完全。如果说诗歌的表现方式上还可以有创新,也主要是将某些风格揉杂而产生的特异性审美新意。
从这些主义或风格发展之路,我们可以观察到人类思维的变异,以及审美趣味的发展。新潮,往往是旧潮发展到极致,而被迫变向的选择。另外,还可能是历史气候对人类精神审美趣味的影响,对某种美感的长期主导的厌倦,这很像男人因花心而变异思迁。总的说来,主义或风格的变迁,体现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也体现了科技发展对人类思维及审美的影响。时代的审美性及局部社会的审美性呈现一种必然的周期性,如同历史的重复和循环,这种趋势的形成,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社会物质条件与作家意识形态对时代美学的呼应,迫使成为一种阶段性的社会美学的潮流。这股潮流继承在上一股潮流之后,是上一股潮流的历史延续,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渊源。以往积累的演变要素,在某种新审美的作品引领下,被多重形式和格调的复制,造成某种不可阻挡的模仿趋势。这类创新并不是艺术的整体创新,而是极个别有创新审美的作品问世,随之产生的特色移植。然而,即便如此,主义之潮,也并非个别极具才华的诗人或作者的功劳,无论是个人宣传或集体倡导之功,也只是暗合下一股潮流之趋势,并非个人企图所决定,所以往往他们并不自知。
事实上,最起先的几大主义,恰恰是人类审美的朴素形式,当然也是由最基础美学观念所造成的。传统诗歌的风格,是朴素世界观的对应。诗人对素材的运用,对主题的表现,都是心理世界的比较与对应。比如现实主义的表现,是将诗歌作为集中反映社会问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字艺术,对应于现实世界(世界观:世界应由生活体验得之)。同理,浪漫主义,是对有情世界的呼唤,重视情感的表达和投射,万事万物均渗透入如爱情般的浪漫情愫,对应于情感世界(世界观:世界应有情或多情)。自然主义是一种写实主义,追求尊重客观自然之表象,万事万物均由自然规律可解释,尽可能摒弃主观,想象,抒情,以冷静的写照来还原世界的真貌,对应于无情世界(世界观:世界应客观而无情)。象征主义(包括意象主义),其哲学基础是神秘主义,信仰是超脱现实,回归彼岸。而彼岸思想本身就是带有隐喻特色的,它是主观的幻想,是联系事物间特殊关系的对应,同时也是希望的寄托。它在表现手法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多用比与兴。象征式的比喻,并非浪漫主义之明喻,而往往是隐喻或暗语,而兴本身,周作人认为就是西方的象征。所以在象征主义作品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形象的抽象性和不稳定性,是那种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含义的朦陇晦涩。从而,象征主义对应于假想世界(世界观:与真实世界所对应的精神幻想世界,两者通过隐喻而联系)。
事实上,反过来,将某类艺术所盛行的主义,总结其世界观,也可对应于诗歌的风格主义。比如绘画上的抽象主义,如运用于诗歌,必然也可造成独特诗风。或许如黑格尔之文字(借代普适之抽象哲学)于诗歌,必然也可对应出一个“抽象世界”(和朦胧诗的抽象性并非一个概念,这里主要指概念之抽象,至于其为何没能流行,可能因其过于晦涩,理性,缺乏柔情,从而并不符合表达诗意的要求)。所以,理论上只要概念上有多少个世界的“外延”,就可对应多少种诗风。而表现主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具体主义,心理分析主义,以及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便是对现实世界某个属性片面抽象的结果,而这些,是运用世界的“内涵”所造之风格。它的风格审美并不在于整个世界的世界观的对应,而是强调世界的某种属性。比如唯美主义,对应于世界之唯美(世界观:只关心世界美的一面,其余一概忽略不计,比如道德,良知,某些情结对文字表现的束缚等,统统去掉)。因为其只注重表现美之外表,追求艺术上的文字美,文辞艳丽,修饰优美是其最大特色,而这样的作品明显将缺乏深度和心灵,诸如时下某类只求词藻华美的女性诗或者风花雪月的诗歌就有其思潮的明显烙印(自觉或不自觉)。表现主义和心理分析主义很像,他们都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人性和灵魂剖析是其追求的主旨,区别在于,表现主义寻求事物的本质,也寻求偶然现象的必然性,而无论是本质还是必然性,是其最终人物性格或行为表现的目的,对应于世界的本质(世界观:寻根究源,力图表现);心理分析主义认为做诗犹如做梦,诗就是诗人的“白日梦”,做梦是人的本能,为了排泄在现实生活被理性意识所压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通过梦,当也可以通过诗的形式,将本能的情欲转移而发泄。其侧重情感和人性的潜意识分析,其揭露诗人在艺术世界中所表现之“行为”(文字底下所蕴含的潜意识)的心理或欲望本质,而不是以过度和夸张的行为表现为形式来刻画,对应于世界之心理(世界观:将所有文字底下所表现之世界,都视作梦境,其中各个元素均可分析其深层次的心理内涵)。形式主义,其本意是中性的,然而文艺批判中,却往往代表了着重于作品艺术技巧、美观程度、遣词用字的技巧,而忽略作品的艺术思想和社会功用。比如诗歌中的形式主义代表着重诗歌中的押韵、声调、字数句数等,多于诗歌本身的主题、内容或意义,对应于世界的规范(世界观:世界有一系列规范而形成,应遵循规范和形式,循规蹈矩执行)。另外,追求极度新潮,崇尚科技,反对复古的未来主义,以及碎片式,残缺主义主导下的超现实,更是对世界观的偏激理解,只能说,他们是某类信仰和崇拜的产物。
我们观察到,几乎每一次思潮的产生,都对应于一次文艺主义。而这些思潮本身则是由社会巨大变革,或者改变人类思维的思想巨著的产生而激发的。比如浪漫主义起源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自然主义,是因为达尔文的划时代巨作《进化论》破灭了西方几千年来“人类是神造的”的思想;心理分析流派是源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第一次让人类颠覆了,精神世界的神秘性和不可解释性,同时也了解到意识层次的复杂性和精巧构造。颓废主义(垮掉的一代),是二战的后遗症;理想主义,源于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是两者的结合,借用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理念世界之概念,实则是对乌托邦的幻想世界的追求……
从中,我们可以理解,无论是诗歌主义的产生,还是其风格流派的建立,都有其历史根源,然而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思想的转变。现代诗,经历了所有这些流派,已经进入大杂糅时代。可以说,现代派已兼具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主义,以及象征主义,意识流,乃至超现实等特征,它已经不是单纯的某类主义,流派或风格,只是不同诗人创作,所受影响大小各异,各有其侧重罢了。其中最主流的还是象征主义和意象主义。相较两者,尽管都具有强烈的朦胧性,但意象主义较含蓄和深刻,而象征主义偏与神秘和宗教色彩。对于象征主义,宗教意识淡泊,也不甚关心神秘世界的中国人,显然更容易接受意象主义(事实上我在某诗论中已尝试归并两者,象征诗实际也是意象主义的特殊一类,前者多运用宗教性暗语或隐喻,而后者通过事物的普遍联系而运用普适性的隐喻,两者本质是同一的)。
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潮流之所以为潮流,它时刻在流动而变化。主流只是一种暂时的趋势,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今,全民创作的时下,未来诗歌走向和流派趋势都有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各国诗歌风格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诗人的个人崇尚,与特定时刻的历史选择,都将成为未来诗歌变异的所在。我们无需担心“无韵不成诗”,也不必在意怪诗横行的现代诗坛“怪状”,在我看来,一切都是历史的选择,是诗人集体意识作用的结果。比如被我们批判的梨花体,下半身体等等,其本意是好的,只是想从“风格丛林”中突围出一种选择,只是经过时代的筛选而失败了。这并不是坏现象,相反,我以为是一种对风格突破的良好尝试。目前诗坛怪诗迭出,也正说明一点,现代诗人已不满足传统诗技所营造的诗意空间,这恰恰代表了一种对新潮的渴望。它的合理性建立在诗歌,也是艺术多样性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基础上,所以这是大大的好事,欣欣向荣是它的必然趋势。无论,诗人是否自以为,“糟粕”已积累到了不得不爆发的时候,还是杂糅式的组合创新将会走到尽头,这些都无关紧要。不必介意复古或过时,也不必执拗奇崛新异,潮流这东西不过是历史的特定过程,就像时尚服装圈,即可追求新潮,也可借鉴复古——所谓时尚和潮流呐,都有个循环的。我以为,重要的不是唯时代性,而是将各种风格和时代性结合,作为创新和创作之借鉴。作为一个诗人,应多学点知识(过去的,现代的,甚至将来的),多看点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品,学习和感受这些风格对作品造成的优劣得失,融取最适合自己的诗风,专心创作就够了。
诗坛会不倒!放心吧,杞人忧天的诗人们!世界末日还早呢!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