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老家梦泉 频道主编   /  2020-8-13 09:39  /   176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首页推荐

写诗札记
文/李虹辉


汉语诗,不完全是汉语,还应该是汉语传统意义外的另一种语言。汉语诗的写作,通过对语句的创意性组合与排列,改变了汉语词语的原生意义,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语意表达文字。因此,仅从语言学的意义上说,汉语诗歌创作对汉语的贡献,是汉语小说和散文所不及的。相信好的诗歌会让语言产生奇迹。

当代诗歌口语化的趋向,是从形式上对诗歌日常化写作的一种回归。但诗歌的创作,仅仅強调口语化是不够的,还应体现出语言表达的内在智慧,通过扩展诗歌语言的内部空间,使其所表述的意义获得多向度的延伸。

隐喻涉及诗歌写作的本质。隐喻的出现,为诗歌解读提供了更多的丰富性。隐喻不是简单的比喻性修辞,它是隐藏于诗歌内部的可能性意义指向。在普遍使用口语写作诗歌的时代,如果排除了诗的隐喻功能,失去了表达的多种指向性,这样的口语诗无异于散文的分行排列。

诗歌是靠直觉获得成功,不应強加其某种概念化的意义。诗歌准确而新颖的直觉,主要依赖于对事物的审美逻辑,而非事实逻缉。 不要去试图解释诗歌某一个词语或诗句表达的确切意义,往往感觉诗歌难以解释的地方,正是需要读者去完成的部分。这便是诗歌阅读所带给我们的乐趣。

世界万物都相互关联。诗歌写作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诗人内心。此事物与彼事物看似遥远,似乎毫不相干,但在诗歌中,将它们放在一起,突然就产生了联系。这是需要一颗诗心才能发现的联系,这样的训练,会让诗人的内心变得更加细腻。

一首诗中,可能其中有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是关键性的,它是组织和统领一首诗的核心。这个词语或许在很长时间里都找不到,这时候,应先遗忘那些已经写出的诗句,在放松的状态下,可能这个词语就突然出现了。

对于短诗创作,只要写出了前两句,整首诗就完成了一大半。一首诗最终它会抵达何处,作者在动笔之初并非那么清楚,但前面两句一出来,它就有了自己的走向,作者后面的任务只是跟着走,有时候会走到一个你从未想到的地方去。诗歌写作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发现并带给你惊喜的过程。

有时候为了让语言跳跃起来,尝试一下错用诗句的因果关系,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在一首诗的上下句之间,将本无关联性的事件叙述,变成一种因果关系的表达。举例张枣《镜中》一诗的前两句: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想起后悔的事和梅花掉落,是两件互不相干的事,但因为用了因果关系的句式去表叙非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思维就开始跳跃了,也使语言显得更有诗味。

诗歌如何反映现实?现代诗歌所呈现的,不是类似于照像机拍摄的现实,这种记录式的事实重现,使诗歌写作变得毫无意义。诗人所看到的现实,应该是其主观意识中的现实,具体地说,就是对某种事物解构之后,再依照自己的内心影像进行重构的现实: 它可能是支离破碎的,也可能是变形的,就像面对着一面哈哈镜,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时,都感到惊奇和诧异。

现代诗的进步,表现在以具像呈现取代了传统的抒情诗风。在现代诗的写作中,要尽量避免作者直抒胸臆或大段落的议论,这种灌输式的单向引导,即刻使诗意变得狭窄和单维。现代诗的表达方式,更多是依赖于具体的场景呈现,或客观的叙述,而将所有观点都隐藏其中,并且使语言和观点之间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诗歌的丰富性和多维性即由此产生。

诗歌是文学的皇冠,已经想不起是谁说的这句话了。有人捧住这顶皇冠不放,也有人因为戴不住皇冠,非要将它变成草帽。长期戴皇冠的,很有可能被压迫出颈椎病,而草帽人人都能戴,虽然很大众,但质地太轻,风一吹就飞掉了。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点赞,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