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安琪的五首诗
空灵部落
拉萨
天启我!是天启我
这一个神秘的拉萨
是天把高山、浩瀚、白幡推到我面前
使我屏住呼吸
放声痛哭!这一把沧桑的脸
双手合十也无法平息的纯净
与圣洁。
啊,放弃,这尘世!
在雪线之上有我不眠的眼
有我神秘的布达拉宫
在拉萨,我身心俱碎
蓝色盖我,白色葬我。阳光
阳光。备受爱怜的阳光
在拉萨的旷远寂静中
我仆倒在地
1995年,漳州
女诗人有强烈的被爱强迫症,这是自然规律,也是肉身与人性的使然。七月的热浪加重了热爱的浓度,此刻诗人揣度遥远的他必定也在想念自己而急切地发短信以表达爱意。诗本身只是虚构冥想,也末见发来短信,其妙之处正在这戛然而止,以让读者来见证诗人即将收到爱的蜜语。如果仅是如此还不成其为诗,诗人以明喻来确定其必然性,即“你在发短信,想我,像房东在想她的房租”就有了新颖和真实性。此处,诗的灵性超然于逻辑性,也是此诗成功的秘笈。
我看着树枝黑色的筋骨感到很奇怪
它们枝干纵横却很干净,似乎想用集体的力量
挡住天空。它们确实做到了在西山的
局部我被这些黑色的筋骨
迷惑。不自量地想用此时
此地的幻念
埋葬你我。
2008/4/14,北京。
如果从技术层面说,诗歌等于造句,想来没有多少人会反对。诗人的造句不是按规则来的,而是按内心的直接反应与感悟来的,没有目的性,而其过程本身便给人以快感。因而先是以所见之物来带入,再以自我独有的生命感进行顿悟,并以文字表达出来就自然成诗。笔者从来不怀疑诗的新鲜度和独特性,共性是抽象的,只有个性尤其是诗人的心性才是诗人的宝贵财富。诗人必须热爱生活而充满好奇心,质疑、曲解、断章取义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让我们一如既往
紫荆不开花的时候
我就认不出但松树不会
松树永远尖尖地长着,柏树也不会
柏树永远扁扁地长着
我喜欢植物队伍里个性鲜明的松树
柏树,它们不会让我难堪
我觉着做人也该如此
不要提一些
让人不好回答的问题譬如风没有脚
为何能从西伯利亚跑到北京云没有
翅膀为何能从马里亚纳海沟腾飞到
天
戴口罩的五岁孩子追着一只巴儿狗
叫,我要躲到一边去
为他们让出一条路。
2020-4-23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正如生命有限一样。诗人在反省生活的经验与教训。道法自然与崇尚文明并不矛盾,虽然有深浅之别,但作为有限的人生当量力而行,远离苦痛,让幸福和快乐相伴一生。诗人从识树到自然奥秘到幼儿反常规的动作,诗人都在为其让路。路有千万条,诗人只能走出自己脚印的那条。诗人不争道,从福建漳州到北京,在放弃中得到,在得到中放弃。生命从来如此,没有例外。
极地之境
现在我在故乡已呆一月
朋友们陆续而来
陆续而去。他们安逸
自足,从未有过
我当年的悲哀。那时我年轻
青春激荡,梦想在别处
生活也在别处
现在我还乡,怀揣
人所共知的财富
和辛酸。我对朋友们说
你看你看,一个
出走异乡的人到达过
极地,摸到过太阳也被
它的光芒刺痛
2007-10-18,厦门
安琪的出走与北漂无疑是成功的选择。但以诗之名生活在别处又无疑是冒险的举动。诗歌的式微是指其权威性和话语权的日渐落寞,人们似乎有更为使之冲动,更具吸引力的浪潮需要去冒险、疯狂而获得刺激。诗歌已经是执着的心灵之物,在浮躁的现实境况之中处于一个静宓的角落,与生存无关而与灵魂有关。诗人并不困惑,她将光芒伟大的刺痛作为对理想的追求永远在路上的现实写照,真实、疼痛,飞蛾扑火般的决绝与悲壮。
给妹妹
但我早已预知,一切的结局,譬如你,譬如我
都是我们自己决断的
一切的结局,都没能,给父母,带去美好的
关于此生的回忆
我们都是父母的坏孩子,我们用一连串的恐慌
把父母训练得,胆小如鼠。
2005/9/11。北京。
树欲静而风不止。家庭作为港湾是用来泊船的,但船要乘风破浪去远航,港湾怎么想?船不会顾及吗?不,但船又不是用来停靠的。诗人并不否认她与妹妹的反复启航给父母以不安全感。诗人明白:“我们都是父母的坏孩子,我们用一连串的恐慌/把父母训练得,胆小如鼠。”已表达得如此透彻、苦楚与无奈。生活逼人,追求梦想是再三逼人,往往苦了自己还连累家人。其诗有形式上的忏悔,行动上的果敢与不向命运低头的意志。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