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自己的感觉附着在视觉上
——杜绿绿诗写特点印象记
红力
摄影和绘画的区别在于:摄影作品总是要以客观物作为拍摄对象,无论光感如何变化,焦距如何变化,取景角度如何变化,它都离不开对于客观物的依赖。绘画虽然也是以客观物作为关照对象,但绘画却可以更多地加入绘画人的心理感受或者主观意识。
而诗人却是比画家更关注精神层面的活动。诗人的意图不是要描述一个客观世界,而是要反映,探索或构建一个精神世界。
诗人要反映的精神世界是那些一直象地壳岩浆一样流动着被压抑着却蕴含着巨大能量不断寻找突破口的精神状态,诗人要探索的是精神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神秘感觉,并把这些神秘感觉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诗人甚至可以构建一个独立的充满神秘诱惑力的精神世界。
杜绿绿便是这样一个集反映、探索与构建为一体的诗人。
杜绿绿的诗也会从对于客观物的观照出发,但她对于客观观照物的反映总是注入强烈的主观意识,并进入一种对于人自身内在精神层面中那些神秘力量的探索,她常常被这神秘的力量吸引,驱使,在近乎梦境般的呓语跳跃中,构建一个新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精神世界。读她的诗,我们也会跟着她进入这些神奇的秘境。
她在《我命令自己》中这样写道:“四月山林解禁后,我常在三四点跑步进山/一进山门便摘下口罩——海芋从闭合状态逐渐打开/露出一簇簇红珠子,它有/令人产生性联想的形态。”她先从一种普遍的通常的状态进入,然后迅速转入一种瞬时的即时状态,把具体视觉所触及的事物印象,转变成一种精神层面的感觉,从而构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神秘意境。在抵达这种精神境界后,她在一个新的界面继续言说所见所思,这个新的界面已经是经过她的意识调和过的另一层精神状态“我跑过它们,既愉悦又有点恶心。/植物让我的情感产生变态反应,/不亚于哺乳动物带来的冲击。/我想,我爱这座山。海芋、玉叶金花、野牡丹/羊角拗、桐树等等,我说得出与说不出的/物与光线,时间与气息/营造出平衡。”由此探索自身精神世界的神秘存在,并用这些存在,构建了一个新的充满神秘氛围的精神世界。
杜绿绿善于把自己的感觉附着在视觉上。《预言》这首诗尤其表现突出。她借助视觉中的画面,完成了精神层面感觉的层层推进,从而完成了对于精神神秘性的探索。她这样写道:“留在城里的人,去山边/建起一座瞭望台。”
这座嘹望台是存在于人的精神中,她完全把它视觉化。
“这是个好季节,/云层与植物迅猛生长,/土地湿润,暴雨下得贪心。/奄奄一息的,/都醒来了。”她用这种让你看得见的事物构筑她心中的瞭望台,她要瞭望人精神世界里的各种景致。
“变色龙忘记修饰身体,/野猪跑入人群中,/囚徒的铁链松开,/不可思议之事,时时涌现。”满眼都是可视之物,而这些可视之物在现实的世界中也许并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视觉中,但是,此时,在诗人的视觉界面,它们同时出现,并构成一个自然的蛮荒的场景,这个场景恰恰是诗人隐秘的精神世界的重现。这种重现是把感觉附着在视觉上实现的。
“从高处看过来,/云海下,万物逐渐消亡。/挨饿的人们/倒进建设瞭望台的石头堆。”诗人心中的瞭望台仍在继续建设中,只不过随着情绪的变化,出现在诗人视觉界面的是蒙太奇一样的时空交织:一方面是当前之景,从高处看过来,另一方面是回归过去初建瞭望台之景,这样的时空交织,把感觉的神秘性推向极致,视觉化的界面生动完成了表现感觉的使命。
杜绿绿的诗总是充满一种神秘的气质。《城邦之谜》更是以一个故事化的情节,将木匠这么一个古老的职业植入一个“本地人自组小小城邦”,营造出一种古老,自足,自在,又对前途充满期待的神秘氛围。她的诗让人产生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而这种回归,又是一种从当前世界的回归,仿佛一种时空倒错式的互嵌。
杜绿绿总是能在感知外界的同时,关注和表达自己内心的心象。她在《炭》这首诗中,通过关照一个女人外在形象,反观自己,她描述的女人状态与其说是她视觉的“看到”,倒不如说是她内心的自我“感觉到”,她是把自我内心的感觉通过附着在视觉中的形象表达出来,这种视觉形象越具体,所表达的感觉也越真切。例如她观察到一个踡缩着躺着的女人背脊靠脖颈处的那个脊骨的突起(或是一串突起的脊骨),客观描述这个细节:“晨光照耀她的脊背/突起的骨头刺着/这块皮肤”,她用了一个“刺”字,在准确形象地传递一个视觉信号的同时,也将内心的感觉传递出来,产生一种情景交融的美学效果。沿着视觉进入心象,她完全进入自我的内心世界,于是看到了视觉无法触及但心象却真实存在的感觉层面:“细骨上有块凝滞的炭。/既不愿熄灭/也放弃了火。//她忍受着,/炭灰填进身体。”至此,她完成了从视觉到心觉从外至内的精神构建。《炭》虽然使用了第三人称,但她的本质还是反观自我。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让灵魂脱离肉体,远远地审视着自己。
这样的灵魂审视,在杜绿绿的诗中是一个普遍存在,无论它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天真记》中,在《迷失的雾》中,在《落日》中。这也是杜绿绿诗中普遍存在的叙述性,抒情性和具有异质感的神秘性之源。
杜绿绿是善于捕捉情感细节的,这种捕捉细节的能力决定了她诗意的天性。她在写给西渡和桃州的那首诗中捕捉到这样一个细节:“徘徊的手指/它们不停地捡起松枝/丢进重新燃起的火堆。”这个细节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其中蕴藏的情绪复杂性显然也是极其丰富的,这样的细节足以让读者铺陈出各种各样的精彩想象。这种对于细节的捕捉,在《失控的小说家》中也尤为突出。细节描述使诗具有了画面感,具有了电影的视觉特征,具有了故事性,具有了小说的穿插叙述特征,而精致的取舍,让电影的画面感,让小说样的叙述结构,具备了诗的特性。
2021.8.10红力
附:
城邦之谜
杜绿绿
人们等待一位木匠
谷仓和工具已经收拾整齐。
入夏后,南方暴雨频频
山里白雾徐缓而来
飘摇如苏醒的幼龙娉婷
游向山外。
它竟渴慕离去?
服务此地是多少巧匠的荣耀,
本地人自组小小城邦,
规则受人尊敬,每个居民都有了
必要的作用
一门独特的手艺正在形成,
尚缺木工配合。
木匠被此吸引,
不惜贱卖店铺申请入山。
余生投入到无尽的田野,他想:
我该怎样去塑造这一切。
他坐在一辆普通大巴上,
身边拥挤着游客和农民。
他们忽然集体失神,
窗外有条白龙
慌张地向远处飞去。
木匠没有注意到这些,
关于新手艺的想象
侵占了他的眼睛、大脑,
他仿佛已站在久仰的圣地
谷仓门开着,
迎接这位新主人。
与以往每次一样,
井井有条。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