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先锋意识和个人话语权对当代诗歌价值的确认与探索
——理坤诗歌解析

陈啊妮‍‍


最近几年理坤的诗歌一直在不断突破自我与世界“智识”的飞跃,他的诗歌先锋意识一如既往,个人话语权契合鲍勃·迪伦的“不处理远方,他只处理现在,只处理当下”的变思理念,其实这种悖论在某种平衡中首先是对“自我”的精神确认。注重“当下”这个范畴涉含日常,社会,人文以及时间,空间的交错,而体现在诗歌之中就是先在,自明,自觉的语境下才可以看到的:新现代诗歌的“内视”美学和精神取向。在区别于大众“以史为咏”,“以事为咏”,“以情为咏”等,理坤孤立,慎思与克制是诗歌写作者中为数不多的,独特的个人语义和思想,有着现代诗歌范式阅读和创作探究的价值。

把生命意味中潜意识下非本质的,负面的,边缘性的东西不是单一的互否,刻意孤立,而是用诗歌的理性情感去互动,自足,自动筛选,在看似偶发的试验性创作中,把意念的思绪,自省与哲理在无背景,看似虚无的过程中让情感与精神垂直降临,融合和产生巨大共鸣,对现代诗歌潜意识里始终保持超然淡泊的抒写方式,注重个体生命体验阐述,关切人类现实存在的本质真相,理坤的诗歌写作对现代诗歌的类型与结构,审美与生命诗学探索有着变思的崭新贡献。

如:在一块石头里住久了/菩萨石阶都有命/每一块石屑都有光/。几只掠过身旁的夜鸟/也是压低了撕鸣/夜风从山顶一路下来/吹过整片山谷/。在这种文本呈现的加持之下,最终导向一个崭新的思想高度。

真正的诗歌“先锋”首先是深入当代 /你递给我一块红薯/我夹给你一个玉米/身子倾斜的姿势/都和风吹它们的样子/那么一致/日常和周遭生活的体验,是意象与生命心象是另外一种个人话语权的纯粹。在理坤所有诗歌的意象和自我生活的再叙事背后,都藏着一双“眼睛”,相当冷静,克制,不带丝毫主观判断和议论,仅仅是把他看到的,感知到的“真实”白描出来,并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展开错综复杂的思想与灵魂深处的互动,从平凡事物中挖掘或体会出诗意,是对诗人诚实的一种考验,相比之下,“技巧是一件与人的性格有关的事情”。

个体生命的颤栗,只有思考才是不可磨灭的灵魂之羽,有了思考,诗人的思想才会有寄寓灵感的突奔,依附于诗人肉体与精神而发出的:“孤独过深的时候/我就想一下母亲/但也不再有从前的那种忧伤/我把她苍凉的面孔极力的想得美好…我的平静源自内心/从未被上帝施舍”,诗人内心构建着一种对命运沉喘的呼吸,外表的冷静和内心的热血奔涌构成矛盾对立的统一。“本体”意识的现代创作于情感是最艰难的,把肉身的苦痛与灵魂的逼仄另辟蹊径,用个人话语权梳理,筛选和研磨直至落入读者的“眼睛”,是诗歌心象的成熟,是生命意味的符号创造,也是词语参与精神事实的确认。悲观和乐观只能相对“自我”而发,从源头诗歌就流出来活力与血液。就如新作《崖脊上的巨石》诗人存在着巨大的思想潜在的新变能量。“巨石”并不是虚无的本身,而是虚无与本体的对抗,那是诗人“生命意识”赋予的,也是诗人意念赋予的,诗人自然幻境的叙述,正迎合了自身对命运那朴素情怀的另一种诠释,一个炙热而凄痛的现代诗歌精神大势的“意象”新思与觉醒。

置身黑暗与虚无核心,看清和刺穿虚无本质的“诗歌视力”,在这里诗人并不回避社会的病态与存在的危险,也不拒绝人伦或空泛的高调的各种声音,而是在不断把个体剧痛变为冷静的词语的旁观者自居,让“自我”在某些困境与光明中刻意“下沉”,这种精神融入到新现代诗歌诗学中,就是巨大的精神“沉潜”与自省,抗议虚无的人生“在场”,转战“自我”的诗歌疆域自斟自饮,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高度觉知和智性的个人诗歌精神实力体现,最重要的是对于现代诗歌提升,隐喻而凸显以及价值的确认,诗人不是自愈体,创作也是一个损耗精神内核的过程,但保持锐利的诗歌精神思考,保持特有的个人语言的自知自明,诗歌最终给了“我们”和他救赎与超越。

“我只是不甘心地试着将大玻璃窗擦了一遍/又一遍/我已经认不出眼前陌生的自己/ 当时光如铁锅般置顶/还有什么是不朽的” 。理坤对诗歌语言的探索是从未停止的,就像他的职业使然,他对味觉,自然和美感有天然的喜欢,开阔的视野有了生活化的意象落脚点,“聚焦”的力量使文字的画面和代入感加强,也更有生命的厚度。“生命的轻/要用一生去堆积/而身体的重/唯有交给泥土”,个体悲郁和习惯性沉默,在他的诗行结尾就是思绪的延展与情感的开始,一个磁场,一个拯救灵魂的声音。对生活的宽宥和深情是诗人慈悲的原点,最有厚度和生命力的诗意,是灵性,思想的光辉给予的际遇。抽丝剥茧首先剥离的是内心深处的纷扰,也是梳理,挖掘和深植灵魂的过程,实属不易。

当我们谈论诗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诗歌之光,不是照亮突然醒来的人,就是照亮一直寻找光芒的人,双向奔赴是理坤现代诗歌最大的“自我”精神确认。“诗的或语言的能力”不仅仅是诗人的一种笃信,可以把周遭的嘈杂,被生活挤压导致的卑微,渺小,内心深处的波动与疼痛处理的平和顺气,是诗人超越文本最大的目的和成功。用语言回击语言,用文本锲进生命,双手攥紧本质的诗人,诗歌生命的鲜血出发还会再返回,若可以把文字的触角深入和涉入历史会有更大发展。或许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某些词语可以再精进处理一点,譬如 在《棉花白》结尾处,“就算有那么点污垢/那么多白白的棉花/难道还不够擦亮尘世”,“就算”“那么”“难道”在文本设置问题上属于自问自答,但这几个词语消减了前面的诗歌力度,或许这样的效果诗意思想也不错,当然也可以换一种表达形式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穿透力更强。

如上的解析基于阅读情势,诗歌先锋意识,思想一如既往和对“自我”诗歌精神的展望是我们对理坤最期待的。多年以后,他还会在新的诗绪推动下追问,并且从生活的场景里获得更为宽阔的诗歌思考与探索,至少不断进取和获得的诗歌真理的理坤,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诗人,除了客观的文本解析与品读,我尚不能给予理坤一个全面的评注。

2021.7.10于西安


附:
黄鹤谣
 
理坤



如果你喜欢黄鹤
就请先喜欢武汉的蓝
油彩画里的天空
纯净得什么也剩不下
云朵只能像玉兰花
在离我们头顶很近的
蛇山顶上悄无声息地开
黄鹤楼毗邻的西侧
是一大片古老的民宅
那里有着很多凄美的童话
最近的是户部巷
再往前是中华门码头
三道街,昙华林
每一条巷子里都是江湖
弥漫着离愁,别恨
如果黄鹤也在楼顶离去
我会整个冬天守着天空发呆
像一个垂暮老人,靠记忆
活在美好的时空里
谈到黄鹤是一件忧伤的事情
我可以终日以泪涕流
当阳光在额头写下诗句
寂静的天空佯装着收起翅膀
就算有鸽哨从耳畔掠过
这世间万物,再多别离
也仍然还是我们想要的模样
 
原载《诗刊》2020.8期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好诗好文,待细读学习。致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断进取和获得的诗歌真理的理坤,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重读,学习。致敬。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