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里,劲草也易被带歪
一一我见符自然之文《好诗在题目之外》
/萧水金
看了符自然关于《好诗在题目之外》的全文,不敢苟同。是为点题破题,俱君可否愿意读下去?
只要诗中点到题目,便是俗气、幼稚、平庸。这样的观点是以自我的荒诞为基础,以一点为箭矢,而后自以为是到了变态审美的程度,只会导致更加荒诞的审美和审度。
干脆新诗掀起一股不要题目的歪风革命好了,那样更有新诗之意之老辣了。这像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孩嚷着要跑要飞一样可笑可险。
没有基本功的人,最喜欢打太极,因为怎么划弄两下,似乎都像。还很像。越看越像。一只蚂蚁如此之后,真被看成大象了。
我读新诗40年,涉猎所有新诗,也创作新诗40年,涉猎所有方法和风格,但没有见过任何一种成熟的经典的真正好诗,其任何笔法是完全创新于旧体诗和歌词之外之后的。旧体诗和经典艺术歌词之愽大精深和千年积累,经数以千亿计人的运用,已完全成熟到无以复加。新诗的任何运用都只是拾其牙慧或打碎拼接而已。自以为是只能更见其浅薄与孤陋寡闻。
旧体诗里,反而是80%不点题目的。不要以为今天自己的芝蔴小得便是前所未有的大造诣,也不要一见弊端陋作,便都归咎于前人古人带来的病。
曲径通幽、委婉腾挪之朦胧美,是可以接受甚至可以提倡的。但若硬要把不知所云反说成多么高明,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特别是当同题诗赛,众多诗作点题而作,破题而入,反而成了乌鸦,离题万里,反而成了仙鹤?这是什么诗道!
其文道:"太多诗歌其实是枯枝败叶似的平庸之作。有些甚至十分幼稚,几近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仿佛作者还没有拿到小学的毕业证书。一个作品的平庸缘于作者不知不觉中落入诗题的陷阱,乃是诗情画意纬度的内向逼仄与坍塌。而作品的幼稚,则是不可饶恕的“强拧瓜果”的恶作,而非来自童心未泯与清新脱俗的追求。幼稚的原因,是作者还没有从旧体诗中脱胎换骨,或者把歌词当成范本的结果。"
其文又道:"这里不多说诗歌写作的幼稚病,而只说诗歌平庸。
一首诗歌平庸,必然是落入了创作的俗套。也就是说,面对一个诗题或诗歌材料,一百个人会那样写,你作为第一百零一个也几乎依样画葫芦了。于是,在语言上一堆诗歌可以互攀亲戚,在主题上可以看见一群乌鸦旋飞。一个若有心的读者,他是一眼就可以挑出那些“鹤立鸡群”的作品的;这个成语的鹤与鸡可以互换贬褒而用。"
我就奇怪了。如果大家欢聚一堂,搞个交谊舞比赛,到最后,堂外一对担大粪的大叔大妈扭个秧歌、搞下二人转,反而得了此次头奖,并且还像本山大叔一样大呼小叫:你们看,我这交谊舞多么创新造作。大家说,这正常吗?你信吗?
乍一看,似乎可信。哗众取宠,毕竟可取宠一时。事非经过不知难,同理,诗非亲历不知奥。当狂风暴雨肆虐,一众菜鸟全飞起。若非大树高山,即使是劲草,在疾风里,也易被带歪(呵呵,我又点题破题了)。就像在新冠病毒一样的瘟疫疾病之风里,健康人通过呼吸也易于感染一样,何况病毒变异还很快很猛,一般般健壮的体魄都难以抵挡了,不亦危乎哀哉?
同题可贵之处就在于同题之下,最能看出也最要看出谁家文笔清奇,思路奇诡。但是,如果做不到这样,也绝不是因此就可以旁门左道、歪门邪道为上上之道。即使曲径回廊、烛火摇曳之风格,也毕竟有失于躲避正面交锋、闪烁其辞之心力怯弱、文笔拖泥带水、不洁之病。不可一味盲从。
其文还道:"那,一个诗歌写作者是如何陷落俗套的呢?首先,一首不好的诗歌(好诗自然有慧眼识珠,无需赘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深陷在诗题的迷雾中;要么是永动装置似的打转,要么是荡秋千似的的飘悠,总之是困囿在题目的后花园,被钉在思维的狭小范围之内。所以诗歌展不开。这样的诗歌多了,仿佛是在合唱一种颂歌,或者在排练一种臆想。欲在主题上升华,反而束手束脚,比木乃伊好一点。
其次,作者的审题是飞扬翔舞了,但,行文的时候却又落入平庸的泥潭。这种状况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个好的诗题往往诞生许多美丽的诗作。
但不一定在每个作者的笔下都见“明眸皓齿”,都见“花枝招展”,都见”清水出芙蓉”。太多的诗作只是俗气,俗气,第三个俗气。
在同一个题目之下的写作,犹如一母同胞的幸运儿。但读者一眼就能辨别出哪些是愣头青,哪些是佼佼者。
第一种状况,即是在开首就点开题目。
好比谜语与谜面同时揭开了。既然什么都水落石出了,读下去还有什么味道。凡一开头就点题的,不是极高明的弄潮儿,就是极拙劣的写手。
第二种,曲径通幽地来到篇幅中间,原期待无限美景在后头 ,没有想到作者“啪”的一下,把题目贴在指路牌上了。于是顿觉旅途索然寡味。
第三种是最末点到题目。本来通篇都不错,却来个画蛇添足似的,让前面的诗意突然像晨雾似的蒸发掉了。假如不多此一举,不失为一首好诗。可惜很多诗人不知不觉,使作品在诗赛中名落孙山。
一个好的题目,一篇好的行文,一个好的意境,在其之上跳跃着烛火似的主题就可以了。好诗出于题目,而在题目之外。若诗情画意浓郁, 又何须点一下题目?当在诗中点到题目之时 ,庸俗已不可避免。"
这一段落里倒是有部分句式和意见,我是赞同的,但其把功过尽归于题目,却是偏激的。不可不审慎扬弃对待。文中点不点题,当然是诗文之道的讲究之一,亦为修辞手法之一,就像一颗痣,是破相还是加持,终究要看是浑然天成还是狗尾续貂,要看是富贵点还是灾厄痣。
(2021.07.25.) |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