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老家梦泉 频道主编   /  2020-8-7 22:35  /   298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老家梦泉读诗五首



锦瑟

文/成都锦瑟



江山至穷处,呈现死亡的美学

如同绝壁爱上深渊

亡国之音有大美

那么富春山居图与元青花呢?

垂直是一种视角,也是一种维度

当夜幕降临,世界阒寂

灵魂互道晚安,墓碑与尘世构成直角

——在她嶙峋的锁骨上,野菊花静静地开放





老家梦泉读诗:

关于现代诗,陈先发曾说过:“当代新诗最珍贵的成就,是写作者开始猛烈地向人自身的困境索取资源——此困境如此深沉、神秘而布满内在冲突,是它造就了当代诗的丰富性和强劲的内生力,从而颠覆了古汉诗经典主要从大自然和人的感官秩序中捕获某种适应性来填补内心缺口、以达成自足的范式。”这首诗间接验证了这段话。它不是简单的触景生情,引发感怀,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而是对人生困境进行多层次的追索,再以诸多物象呈现之。“江山至穷处”,是人生之困境,亦或是国家之困境,一部历史演绎过多少绝处逢生或临晚绝唱。“那么富春山居图与元青花呢?”一句是横向延伸,亦是虚中缀实。前半部从大处着眼,后半部开始从细处落笔,用鲜活、独绝的细节点燃诗意,一句“在她嶙峋的锁骨上(墓碑的拟人),野菊花静静地开放”,把生死美学,悬崖美学演绎的淋漓尽致,不失为傲视群雄的百年佳句。













黄鹤楼

文/成小二

长江有伟大的开头
浩瀚肯定不是唯一的结尾
我活在中间的这一段
今夜,高高的黄鹤楼耸立在长江岸边
流水交出最温柔的部分
今夜我遗世独立
爱上一个人,学着黄鹤楼的样子
我不能控制流速,也无法改变水的方向
上游不是我的
下游也不是。江水浩浩荡荡
我死死守住这一段,就能把你从头爱到尾


老家梦泉读诗:
好诗是一幅辽阔的画,又有逼真、精致的细节,细节可以是自然物态、也可以是人化自然,还可以是人,最好兼而有之。它不会让你看不懂,但又深藏着无尽的涵义,兼有大片的留白,让你入迷、让你沉思、让你感动、让你心潮澎湃不能自抑(刘年曾说过:“什么是好诗?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黄鹤楼这首就是,前两句拉开辽阔,中间几句是细节描绘:我站在中间一段,雄伟的黄鹤楼耸立在江边,流水交出温柔,我和黄鹤楼何尝不交出刚毅,相互给予,和谐共处。后面作者笔锋一转,展开形而上的思考:学着黄鹤楼一样爱一个人,就像爱眼前的江水,不是为了控制,改变她,上游不是你的,下游也不是你的,死死守住这一段,就能将她从头爱到尾……
写上面这段文字时,我正好在黄河岸边,有两棵柳树,一棵歪倒在河水里,一棵坚强地挺立着,我忽然想,好诗有时也像一棵树……




诗经
文/杜杜

你替宇宙凿开了一扇窗
于是在黑暗里摸索的人
有了光
届时,你和上帝站在同一个位置
身披蓑衣
你除了光,还有风雨

有多久了,为了活
始终相信自己唱过的歌
从你面前经过的人都疑惑
到底是谁从谁的世界里路过



老家梦泉点评:
《诗经》是中国最早成文的诗集,中国远古没有宗教,诗就是我们的宗教,心中的神,所以诗开篇就讲:

你替宇宙凿开了一扇窗
于是在黑暗里摸索的人
有了光

西方远古就有宗教,上帝是他们心中的神,所以诗人继续写到:
届时,你和上帝站在同一个位置
身披蓑衣
你除了光,还有风雨

两位神是不一样的,西方的上帝是出世的,绝对的神圣;中国的神——《诗经》是入世的,所以讲:你除了光,/还有风雨。
这一节诗人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创造性地刻画了作为静物的《诗经》的形象——身披蓑衣和上帝站在一起。
"凿开"——动,"站在一起"——静:动静结合。
"宇宙"——虚,"一扇窗"——实:虚实结合。

第二节从呈现跳跃到"兴",如果第一节是横向撑开了空间的话,那么第二节是纵向拉伸了时间:
有多久了,为了活
始终相信自己唱过的歌
从你面前经过的人都疑惑
到底是谁从谁的世界里路过
  这一节充分表现了这位入世的“神”,和她热爱的人民及热爱她的人民和她之间水乳交融,不离不弃的关系。拟人化的《诗经》,坚信自己唱过的歌,是自信;她和人民之间不离不弃,是互信。
纵观《诗经》这首诗,形象是立得起来的,有发现、有意境、有空间、有跳跃、有虚实、有动静、有知性的提升、有对生命和社会的关怀、也有那么一点戏剧性(身披蓑衣和上帝站在一起),你能说它不是一首好诗么?若硬要说点不足,那就是第二节相比第一节稍弱了些……





提问者
文/烂柯人

提问者提一个好天气
三斤河鱼

众多游动的嘴的呼吸

满地落花
像第一次提问引发的
爆炸

宇宙降生得
那么无辜
让提问者不得不
在残骸中提到自己


老家梦泉读诗:
《提问者》有四性:独特性、艺术性,思想性、跳跃性。着实让人过目难忘,满口余香。这让人想起一句话:好诗是让人感悟的,不是让人一目了然的。
第一段,一个“提”字,非常出彩,可以是,提起、谈起;也可以是提着。两幅画面,特别是提着一个好天气,很是空灵。两个意象,好天气,河鱼,下面都有延伸意象。

第二段是河鱼的延伸意象,“众多游动的嘴的呼吸”,也是动人的细节。

第三段,满地落花是好天气的延伸意象,好天气让花开,也让花落。“满地落花/像第一次提问引发的/爆炸”,这一段标准的陌生化呈现,第一次提问究竟了什么?留下思考的空间。

最后一段残骸是满地落花的延伸意象。由观物到物中有我而观我。

整首诗段与段之间跳跃性很大,由好天气,提着鱼准备食鱼,联想到鱼们艰难的生存画面,由好天气联想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好天气催生花开,也催生花败。好的外因,也是一枚隐藏的炸弹。最后联想到宇宙也是无辜的,生死循环、提升是它的本质,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的花开,都在享用借用或食用别人的果实,也无形中为别人所赏用,也都避免不了花落花败,化为残骸,生死之中,可以为自己活着,但兼顾为别人活着,为国家民族整个人类整个大自然活着,更光荣、更高贵。总的来说,这首诗兼有自然、陌生化、有感而发、感悟的意象化、具体、细节、节制、节奏几个特点,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文/秋色临波

就像斧子惧怕自己
难以抑制的杀气
他把那只鹰
一直关进石头里

六十五年后
那块老石头和锈蚀的鹰
在暗夜里相互打量
不肯说话


老家梦泉读诗:一首诗是否成立:一看是否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二看这审美经验是否发自肺腑,也就是说是否由自己的切身体验或间接体验升华生成;三看这审美经验是否自然、圆润、完满,像一棵树那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首《悔》应该说是成立的,它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审美经验,且比较自然、圆满。“悔”人人都会有,特别是经过一个甲子的“悔”,更加刻骨铭心,问题是你如何呈现,如何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审美体验。一般来说,年轻人容易锋芒毕露,杀伐果断有余,圆润度量不足。作者不直说,而是别样地呈现:

就像斧子惧怕自己
难以抑制的杀气
他把那只鹰
一直关进石头里

斧子,鹰,石头,抽象的感悟都具象化在诗意的句子里。六十多年后又会怎么样,作者继续写到:

六十五年后
那块老石头和锈蚀的鹰
在暗夜里相互打量
不肯说话

这样呈现特别好,不把感悟说出来(那样就露了),只是在具象前(当然也是意象了)加一个形容词:老石头,锈蚀的鹰,它们在黑夜里,相互打量不肯说话,为什么不说话?一切由读者自己去想。这就是开放式结尾,中国式的留白、留白……

2020.8.2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自提清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鲁侠客 来自手机 注册会员 2020-8-8 10:55:14
好诗言尽旨远,能够清晰理出埋设的虚线,让诗意呈现斑斓。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好诗好评,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鲁侠客 发表于 2020-8-8 10:55
好诗言尽旨远,能够清晰理出埋设的虚线,让诗意呈现斑斓。好。

谢谢鲁老师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覃可 发表于 2020-8-8 21:49
好诗好评,提读

谢谢覃老师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