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哑榴 版主   /  2023-4-20 11:36  /   1380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1.柳絮
文/哑榴(安徽)

像个虚词
替一个实词蓬松它的羽翼
鸟声吸足了
氛围里的雨水

一棵树,一只鸟,一个人
不约而同地
被一阵风掀起
被柳丝绦吹泻的光阴

鸟鸣,被吹散
泊到水面
浮游的鱼,唼喋了免费的“加餐”
纷纷,跃动涟漪抢食音符

这是一个诗意错落的早晨



【梅元贞赏析】

       柳絮一诗,用一组意象和细节,描绘春天随季节轮换而来的景象:柳丝、鸟声、雨水、风、光线、河流、鱼、涟漪。节奏轻快、灵动,很好地应和了诗中力图表达柳絮飘落的感怀。写意流畅,虚实照应,相得益彰。尤其是结尾一句——“这是一个诗意错落的早晨”,为整首诗增添了砝码,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蛐蛐简评:】

       诗人,把外物之景抽象,以“虚词”的诸多意象:副、介、连、助、叹、象声六类词的用法及表达功效来呈现《柳絮》的状态“替一个实词蓬松它的羽翼”。整体诗篇,结构严谨,虚实结合,读来若有所思感悟良多:比如“鸟声吸足了/氛围里的雨水”与之后的“鸟鸣,被吹散/泊到水面”形成意象承接与虚实对比。始终围绕柳絮对环境及鸟的虚词作用,展开画面,或雨水滴落,或柳叶浮水呈现出时间变化……“这是一个诗意错落的早晨”点明时间,却刻意没有说明某处地点,表明是诗人意象中的忘我物化。


​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正序浏览
江玉中 来自手机 版主 2023-7-30 22:25:28
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哑榴 版主 2023-7-22 15:59:09
提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哑榴 版主 2023-7-1 20:56:04
43.父亲
哑榴(安徽)

星期六骑单车撵回三四十里天黑
抢种星期天的太阳,抢收养大
四个孩子上大学的责任田
文弱的书生像柳条,肩膀上挑起血泡泡
硬扛着,破了。染红衬衫
还要一个接着一个来回,赛过风暴
在中途换肩接回娘,白茫茫雨水里倒伏的田野

夜晚25瓦的白炽灯下,燕子看见娘,小心翼翼脱下
工厂技术员的白衬衫,露出肩头一大块,紫淤
 

素心简评:诗人的诗作,看似非常冷静的描述一位父亲忙碌而狼狈的身影。诗作没有太多的内心关照和对生命的思考。他更像一位雕刻家,为风里来雨里去,供养四个大学生的伟大父亲造像。短短几行诗,没有废话,看似平和的叙事,实则隐藏了太多压抑和情感诉求。看似无波无澜,实则内心早已大雨滂沱。诗人的诗作,让我们感知了明显的刺痛感和深深的爱意,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素心:赤峰市红山区作协副秘书长,内蒙古文艺评论骨干,在多家文学刊物上发表评论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江玉中 来自手机 版主 2023-7-1 07:49:19
欣赏佳作!问好师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哑榴 发表于 2023-4-20 11:49
55.提着春天赶路

文/哑榴(安徽)

学习佳作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哑榴 发表于 2023-4-20 11:44
3.暗匣

文/哑榴(安徽)

欣赏精彩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哑榴 发表于 2023-4-20 11:49
55.提着春天赶路

文/哑榴(安徽)

.欣赏精彩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哑榴 版主 2023-6-20 21:10:56
42.星空,梦的打卡地
文/哑榴(安徽)

受过酷刑的星星,将魂久久滞留在那里
他们将魂打了结。系在岩石上钻出的孔
铁石心肠的人们,经过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那些魂
被串在一根红绳上
仿佛一不小心,你也会将自己串了上去
并且也想认领一块新生的石头,穿孔
这一切,看上去不足为奇
但时光倒溯……一位异想天开的人
饮尽了此地,百世的孤独
巨人拖着一块岩石行走的万种艰辛
已化作,会说话的雕像


【吴国会赏析】
《星空,梦的打卡地》出自哑榴之手,以写实手法描绘了星空中的神奇景象,展现了人类对星空的敬畏和对大自然的敬仰。整首诗的语言简约明了,表现出作者对星空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哑榴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星星的“魂”打在岩石孔上,展现出星空的神秘和壮美。同时,通过“铁石心肠的人们的经过”,表达出人类的浅薄和对自然的破坏,呼吁保护自然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本篇诗作的构图也十分巧妙。从“受过酷刑的星星,将魂久久滞留在那里”,揭开了整首诗的主题,然后通过“那些魂被串在一根红绳上”,深刻表现了人类和自然的联系和重要性。接着,通过“仿佛一不小心,你也会将自己串了上去,并且也想认领一块新生的石头,穿孔”,巧妙地将读者和诗歌中的意象联系起来,引导读者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最后,通过“巨人拖着一块岩石行走的万种艰辛,已化作,会说话的雕像”,展现出时间和历史的流转,令整首诗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含义和思考价值。

整篇诗歌在语言和意象上非常精细,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人深省。多重意象和巧妙构图令诗作更加优秀和引人入胜,诗歌要有新东西,新的发现,这首诗歌有一些奇点,值得欣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哑榴 发表于 2023-4-20 11:44
3.暗匣

文/哑榴(安徽)

学习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